首页 > 双一流建设 > 正文

我国外语院校高教所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时间:2011-04-21

我国外语院校高教所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龚波, 汤哲远

内容摘要:外语院校高教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简称)对研究学校自身发展、对推动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发展中存在萎缩和严重不足的境况。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对外语院校发展高教所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等作了理性分析,并从理念、人才、组织建设、资源整合、路径选择等方面,对进一步发展高教所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语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所; SWOT;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对大学来说,研究高等教育就是研究自己。而恰恰是研究我们自己的工作,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教育行政人员、大学领导和大学教师都对大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有切身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但经验不代表科学,体验更不是科学。不可否认,我国大学发展中的一些短期、盲目、功利的行为是由经验决策导致的。大学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规律,寻找这些规律并尊重规律需要科学化的研究,需要进行系统的高等教育研究,这似乎并不是一个牵强的结论。

教育科学、教育学者需要研究大学(广义的“大学”) ,大学(指具体的一所大学)更需要研究大学,研究自己。我国的外语院校也不例外。如果一所大学的校长没有一定的专业化、系统化的高等教育知识,没有对所在大学的理念、精神、优势、劣势、机会、挑战、愿景、规划等做过系统的思考,那么,很难说这样的校长是称职的。当今时势,变革剧烈,竞争激烈,大学竞争也如火如荼。作为文科性质的外语院校也该好好地研究自身,这事关自身的发展,甚至也关乎自身的生存。故,现在已不再是争辩外语院校是否应该、是否可能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地、专业化地推进高教研究、理性发展高教所的时候了。笔者站在理性反思和实践关照的视点上,对我国外语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发展问题做一探究,从定位、发展到SWOT分析再到策略研究,以求为外语院校高教所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化提供新思考。

二、外语院校高等教育研究的定位和高教所的发展现状

我国外语院校的创办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高等教育全面学习前苏联办学模式的产物。其根本宗旨在于为社会主义培养专业外语人才,为祖国的外交、外贸、外事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应当说,直到今天这个办学理念一刻也没有动摇。但形势在急剧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导致了社会异常复杂的深层嬗变和价值剥离。外语类大学也必须直面这种形势变迁,有所为有所不为。传统的外语类学科结构单一、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狭窄等问题日益暴露,大学也有自省也在反思。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复语型人才需求的增大,人才培养层次和模式等方面开始出现较大变化。要建设一流外语大学,必须向“三多两复一高”,即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这基本已经成为共识[1]。共识不一定都是科学认识,共识还需要具体化的操作方案和执行策略:外语院校的“多语种”何以更加合理? “多学科”到底应包括哪些学科? 外语类和非外语类学科之间怎样达致平衡? 课程知识筛选和课程目录设置如何专业化地服务于学科发展和专业提升? 学校的发展规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理性? 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如何培养? 外语人才的德育工作如何化规诫为教化? 对这些问题的追问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需要有高等教育研究所这样的专业组织来保证实施,这是外语院校高等教育研究的定位,也是发展高教所的客观依据。否则,研究就成为无源之水。

那么,我国外语院校高教所的发展现状又如何?虽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所(室) ,仅全日制高校就有500—600个,成人高校、民办高校以及省市地方合计,在800 个以上[2],但研究低效、研究“泛化”的现实引人深思。从笔者对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全国11家外语院校的调查看,真正创办有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大学只有2所,在院系设置中没有一所大学涉及教育研究的内容,其中尚未创办的国际教育学院只涉及英语教育专业,没有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也许外语院校的专业过于纯洁化,对其他学科的研究、对加强自身发展的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热情不高。笔者曾参加过国内某外语大学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研讨会,也切身感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的急切和热情,但也看出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的不足和专业视域的局限性。发牢骚不是研讨,短期行为也不是研究的旨趣,大学发展有自己的理路,有自己的专业空间,需要在专业的研究方面努力。当然,这种研究是近实践性的,需要研究者(校长、专业人士或管理人员)的实践理论;它又是与外语研究相辅相成的,它可以关注外语院校的组织战略、组织行为、语言心理、外语教学等专业领域,也可以关注外语人才培养,涉及学生学习指导、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诸多领域,这些研究有共性,更有个性。高教所的研究任务其实很重,大有空间,大有可为。

三、我国外语院校高教所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代表Strength,Weakness,Oppor2tunity, Threat。意思分别为: S,强项、优势;W,弱项、劣势; 0,机会、机遇; T,威胁、对手[3]。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另外,每一个单项如S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利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SWOT分析是制定策略的基本依据。正确的策略方案,应该建立在组织自身的优势之上,能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机会,化解威胁,克服劣势,使自身按预定的目标发展。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外语院校创建高等教育研究所进行分析,明确问题,加强认识,扫清障碍,寻找策略,以推进外语院校高等教育研究的和谐发展。

1、外语院校创建高教所的优势(S)。所谓优势,是指组织自身具备一些因素,使其能较对手做得更好。外语院校创建高等教育研究所,相比其他大学而言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一是学校的发展和积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外语院校已具备了相当的办学实力。在教学上,许多大学已制定并实施了“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理念和复合型、复语型的高质量外语人才目标;在学科建设上,已逐渐形成多学科格局、以及博士、硕士、本科、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已逐渐从过去的单纯语言型向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方向发展,研究生培养已从过去的单一语言类发展到包括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社会、管理、对象国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专用外语等多种方向。大学的积累和发展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为高教所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物质和知识。二是外语的优势。毫无疑问,外语院校是以外语为“看家本领”的,外语是工具也是丰富的文化载体,专业化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等不仅为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其所负载的内容本身也是研究的客体对象,尤其对加强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是重要的保障。我们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在一些小语种国家为什么一直没有突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语言做基础,懂这些小语种的人又不懂教育研究或没有专业兴趣。三是国际交流的优势。外语院校的对外国际交流无疑是最积极的,大学之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专业之间、学科之间都有密切的交流合作,这对推动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这本身也是研究的范畴。四是文化底蕴的优势。外语仍然是一种文化形式或载体,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宽阔的比较视野,况且教育本身也可以归为文化的范畴。同时,外语院校的师生的文化积淀也是教育研究的人文基础和主体动力。五是先进的理念和精神资源。外语院校的办学理念在国际比较中更加崇尚理性,开放的视角往往增加自身的反思和建构;几十年形成的大学精神和思想资源都十分有利于高教研究。这些优势无疑为外语院校创建高等教育研究所提供了基础、前提、动力、保障和方向。

2、外语院校创建高教所的劣势(W)。所谓劣势,指的是与竞争对手相比,组织本身存在着对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因素。外语院校的外语优势、国际交流等虽为高教所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准备,但也面对一些劣势问题。一是知识准备上的不足。教育研究是专业性研究,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外语单一的知识领域和学科视界是认识上的局限。二是组织气候的劣势。外语院校的组织气候更加注重语言本身的交流、注重外交、经贸等与社会发展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的研究,而对基础性的、远市场性的教育研究还没有形成气候和氛围。三是人力资源的劣势。高等教育研究所要良性发展人才资源最重要,而这方面外语类大学明显储备不足,人才开发也不力。四是学校领导的理念陈旧,对学校研究重视不够。传统上我们总是认为大学校长必须是学术顶尖,其实真正的校长更应该是教育专家,懂得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客观。我们许多外语大学校长对外语专业有很好的基础,但对教育理论、对大学治理和发展未必有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也未必重视教育人才培养。

3、外语院校创建高教所的机会(O) 。所谓机会,是指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动出现的对组织生存发展有利的时机。外语院校创建高教所面临的机会主要有:一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和知识创新的潜能。高等教育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成为教育科学园地里的一支奇葩,有勃勃生机;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和以高等教育为方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点近80个,在校硕士生数超过600人,在校博士生数也有较大增长[4],研究队伍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价值对国家、对教育、对大学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二是全国其他大学创办高等教育所的成功经验的启示。前文述及,全国800多个高教所应时而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对外语类大学有很好的启示。三是面临高教扩招和大学激烈竞争的机会。高教扩招是个机会,大学竞争是发展之必然,这都需要外语院校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发展时空,及时调整和制定发展新战略,需要有高教所这样的专业研究组织来打造院校发展的理论平台和实践舞台,而不是某几个领导的经验之谈。四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视,对大学校本研究的积极鼓励,对办好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政策支持也是很好的机会。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从高教研究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条件保证等方面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和要求[5]。五是教育交流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外语院校是教育国际化的先头部队,高教所要立足这样的机遇和条件,积极引进国外成功的研究成果,主动出击,也把我国的先进办学经验推荐给国外,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提高本校的国际声誉。

4、外语院校创建高教所的威胁(T)。所谓威胁,指的是环境因素的变动对组织造成不利的影响。外语院校创建高教所的威胁或者挑战主要有:一是竞争的“双刃剑”作用,即竞争既是机会也是威胁。毫无疑问,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在师范大学,特别是一流师范大学,这种研究能力上的差异竞争会威胁高教所的存在和发展,许多外语大学的领导总是犹豫于高教所是否创办之间,至于如何办好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二是外语类大学之间的竞争不能为教育研究、高教所的发展带来显性的支持作用。外语院校靠什么取胜? 靠品牌、靠学科、靠外语人才,而品牌的树立、学科的完善、外语技能的提升、外语人才的塑造等都需要专业研究。研究如何办、如何办得更好等问题,是高教所应当密切关注的。但很多大学并不重视。三是当前许多高教所的发展受到置疑,发生存在危机。高教所的成立和发展曾有“大跃进”的态势,留下的后续问题肯定不少。一些大学高教所能力的萎缩和存在的危机是外语院校高教所发展不足的重要威胁。当然,外语院校创办高教所的SWOT分析只是一种视角,也不尽全面。但从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外语类大学创建和发展高等教育研究所对大学自身发展、对高等教育学科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当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需要整合资源,需要与时俱进。

四、我国外语院校办好高教所的对策分析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对高教研究机构的作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做了宏观上的要求,还需要结合大学的实际真正落实。SWOT分析是制定策略的基本依据。基于以上对我国外语院校创建高教所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的分析,结合外语院校发展的实际,着眼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要求,我们认为,外语院校办好高等教育研究所要在以下问题上有所建树和作为。

1、理念问题。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实现目标等,这些办学的基本理念对发展高教所非常重要,它涉及高教所的存在、方向和使命等诸多问题。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和行政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但这里的理念主要还是大学校长的理念,它是师生办学的共识和集体智慧。首先,校长要有先进的治校理念,要给高教所真正的定位和地位;其次,校长对高教所要有实实在在的支持,从学科建设、科研规划、人才队伍、资金保证等方面给予扶助;三是校长要切实担任起高教所研究“第一人”的角色,国内一些一流大学校长都同时是高教所所长,不仅是行政领导,而且是高教研究理论和实践专家,切实为学校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很值得借鉴;要善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加强比较高等教育的研究,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大学校长,在关乎学校发展之大计的问题上更要学会学习。

2、人的问题。人才是高教所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高等教育学的硕士和博士后备人才,但是真正进入高教所研究的还不多。外语院校高教所的发展首先要引进专业人才,要在职称、待遇、个人发展方面给予同等的地位。其次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精干队伍,最好是有教育专业背景、外语过硬或者外语专业背景又有教育研究志趣的人才;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吸收兼职研究队伍;四是为研究人员提供进修和访学的机会;五要赋予高教所一定的自主发展权,给予研究人员更多的发展空间。

3、组织建设问题。高教所是外语院校的教育研究组织机构,没有建立的要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提供的条件创建;已创建的要全面整合已有资源,组织建设要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逐步建立有关的制度规范,如经费保障机制、职称评审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等,对高教所的组织、领导、研究成果的评审和研究人员的职责考核、经费的使用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从而使高教所组织发展趋于良性。

4、资源问题。任何组织发展都要占用一定的资源,也才能创造一定的资源。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外语院校高教所的发展不是纯粹的资源占用,而具有良好的效益和回报;其次,要争取校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经费、政策、制度等都是资源形式,而这本身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和范畴;三要积极争取校外资源的支持和资助,要创造条件和政府合作,和企业合作,和其他大学合作,以科研课题的形式、以顾问研究的形式引进社会资源提升自我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四是要争取学生资源的支持。高教所要联系外语大学的实际,研究外语,研究外语大学,研究外语人才,这都需要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都是我们的资源。

5、路径选择问题。这是高教所挖掘自我潜能的依据问题。外语院校高教所的建立和发展依靠外力固然重要,但这种重要归根结底是靠自己去争取的,这就涉及高教所的发展路径选择问题,即高教所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到底能为学校发展贡献什么知识、如何做好科学的学校发展战略(SDP) 、如何研究外语人才的培养、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规划等等来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发展。传统的高教所的研究比较被动,研究内容也比较狭隘,研究成果流于就事论事,没有科学化指标,没有切实可行的策略性报告,这就难免成果置后,效率低下。科学的发展路径选择要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要系统研究外语大学的发展战略,作形势分析、工作分析、开展校本研究;要加强语言教育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语测试研究、语言心理学研究;要对外语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教师绩效考核、人事制度改革等有专业的研究;要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研究,应积极参与外语人才的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素质教育、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辅导等;还要主动承担起对外语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研究、心理学、教学论培训的任务;有实力的还可积极申请高等教育学或教育管理学硕士点的发展,为外语院校学科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赵宗锋.试论一流外国语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科学:世纪末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教育, 2001,(8).

[3]王新民.地方高校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2).

[4]林金辉.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轨迹及其走向[J].教育研究:2003,(2).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

本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年1月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