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一流建设 > 正文

破解实践难题,加快科学发展

作者:时间:2009-09-23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杨学义

我 国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快推进高校的科学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全面科学发 展的支柱之一。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发展不科学,则问题积重难返,终将寸步难行。创新是发展的核心,没有创新,发展后 劲不足,甚至可能原地踏步。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社会形势下,北京外国语大学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牢记高校使命,紧密联系校情实际,积极 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在外语价值、学校定位、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若干根本问题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形成新的、更深刻的认 识,为学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不断把学校的改革发展引向深入。

一、对语言、外语价值的进一步思考

不 少人认为语言算不上什么学问,他们倾向于将语言视为纯粹的工具,人们依靠它进行交谈、阅读,促进交流,了解异国文化,拓展生活经验,语言永远扮演的是被使 用的载体角色。毋庸讳言,这是传统的语言观,是将外语单一地定位为工具的语言价值观,是保守的外语定位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北京外国 语大学针对各层面、各院系、各专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对语言和外语的根本价值问题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我们认识到,虽然语言首先是一种工具,但工具只 是语言的一项基本功能,工具论远远不能概括语言的全部本质和价值。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存在的根本。语言的运用是与思想的形成和表达同步的,语言本 身就体现了包括思维方式在内的一整套生活方式,它规范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因此,语言载体的背后是更重要的思想,是精神武器和文化力 量。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作为传播的第一手段,语言也是国家软实力之一,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跨国合作,还是思想理念的国际交 流,首先必须做到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准确、到位的沟通、对话和谈判。能否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就反映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水平。

英 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第一强势语言。综观英语的扩张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其强势地位的形成离不开英语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遍及全球的金融和商品贸易、优秀的 语言文化、传教士般的献身精神以及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证明,一种语言的世界地位,在根本上取决于语言拥有者的成功作为和强大的文化传播力。我们要顺应当 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趋势,占据全球化的潮头,就必须在中外互动中充分挖掘、传播、扩展语言背后的文化力量与战略影响。因此,我们强调,语言、外语更具根本性 的价值在于其国际性和战略性,提出北外要以外为主,以语言为主,要有宏大的国际眼光和充分的国家战略意识。

二、对北外定位和特色的进一步思考

科学发展的第一步就是科学定位,就是确定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只 有定好位,才能有作为;只有定准位,才能不错位,发展才能科学到位;定位都错了,发展肯定不到位,累得要命,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对北外而言,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北外”和“怎样建设北外”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事关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定位和路径选择问题,我们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行了新的积极 探索,形成了进一步的新思考,认识到北外的科学发展是振奋人心的大目标大方向,但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陈旧、过 时、短视、凝滞、没有鲜活生命力的落后思想观念和制度安排,自觉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开放、前瞻的新观念和新机制,立足根本,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发展。

围 绕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目标,我们确定以“科学发展谋未来,特色质量育英才”为学习实践的活动载体,其核心要素就是“外”、“特”、“精”三个 字,通过深化对这三个字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明确北外发展的定位、理念、特色和路径。我们坚持进一步丰富“外”字的内涵,充分挖掘外语学科的人文价值,把北 外建设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桥梁、外语教育的重要示范园地、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充分展示北外的“外”语风采;进一步提 升“特”字的层次,不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之路,坚持自己的特色发展战略,在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级外语翻译、出版、培训、国际合作和“欧盟国家官方语言整体 教学平台”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复语型专业、非通用语种专业、复合型专业独特的教学模式,利用庞大的外交官校友资源,建设特色突出、水平高、竞争力 强的外国语大学;进一步打造“精”字的招牌,制定精品战略,摒弃以数量取胜的粗放型竞争理念,坚持小班教学的精英培养模式,培育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系列品 牌,靠质量、靠品牌、靠内涵形成的竞争力取胜。总体而言,“外”、“特”、“精”三者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核心是北外特色,基础是外语教育,关 键是培养出精品人才。

三、对育人和学生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大 学的根本宗旨在于人才培养,学生是大学存在的第一理由。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一篇大大的文章。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我们首先必须培养服务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忠诚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命题本身很抽象,很宏观,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髓引导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北 外是涉外型院校,学生的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普世价值观念相对明显,我们必须协调好国内和国际、民族和全球、个人和群体这几对关系,科学地处理学生德性养 成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贯彻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战略,始终把培养青年学生高尚的德行、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和大度的 气质放在首位。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贯彻以学生为本到培养理念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真正懂得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好学生,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各 个环节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一般说来,学生德性的培育是比能力的培养更复杂的过程。德性良,经培养可成德性优;德性不纯、不良,对于很多人来说,德 性的再造往往会劳而无功,再怎么培养也很难“转良”再“转优”了。所以,人才培养还是要以德为先,以德育人。所谓“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这句2000多 年前的古训今天丝毫没有过时,依然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北外提供的大学教育,要始终专注于培育能推动民族进步、领受时代文明精神的一代新人,使 他们具有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深刻的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愿意并且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 文明发展脚踏实地地做出贡献。

四、对人才和教师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教 师是大学发展、强校兴校的第一资源和支撑力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北外贯彻人才强校战略的根本落脚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提出“人民群 众得实惠”,从人才和教师发展的意义上说,最大的实惠无疑就是建设好的制度激励教师,培育好的环境发展教师,创造好的条件服务教师。近年来,北外的师资队 伍建设工作始终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充分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特别关注他们的发展要求,努力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为教师潜心教学和科学研究创 造良好的氛围,搭建优质的平台,力争把北外营造成培养青年骨干、孕育外语名家、教育大师的和谐之所、创新之地。一方面,我们切实加强教学和科研体制的 “硬”环境建设,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加大投入,改革、完善教学科研的立项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高级专业技术人 才培养工程”,每年从教学单位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教学人才,到国内其他高校或国(境)外学习深造,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努 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强化教学和科研管理的人性化,培育、提升人文气息,在理念、制度、文化、结构、内容、手段等方面加强革新,深化改革,强调管理不 是管制,管理首先是服务,要提升服务意识,把为教师提供一流的服务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实以人才和教师发展为主体,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 保障。

老教授、老同志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一生中最美丽、最具创造活力的岁月,他们始终以难能可贵的主人翁精神高度关注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余热。在老教授、老同志工作中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为基本工作导向,充分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切实考虑他们的正当利益,主动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积极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做好后勤保障,能办的要办好,不能办的要耐心解释,发现错漏的要及时纠正,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思想上积极向上,生活上幸福安康,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对推进学术创新的进一步思考

高 水平大学不仅要有超群的教学质量,也要有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教学是立校之根本,科研是强校之基础,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十五”期间,我校 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外语教育研究、外语工具书等方面的部分成果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十一五”期 间,我校科研发展呈现出更加积极的良好发展势头,全校教师近三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1项为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3项。近年来,在大力夯实和弘扬43个语种的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对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撑和引导作用,采取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术影响。

推动科研工作的核心是开展学术创新。为推动学术创新,我们要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搭建学术平台,组织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创新团队;以“211工 程”建设为引导,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推动有影响的学术工程;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培育与孵化,制定、实施学术著作、教材、辞书出版 资助制度;完善校级自选课题立项制度,提高立项水平;评选、奖励年度优秀科研集体,提升创新积极性;加强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世界语言 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等重点学术机构的建设,等等。

六、对北外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思考

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之一。在68年风雨兼程、沉淀砥砺的办学实践中,北外始终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形成了三大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热爱祖国、投身国家外交事业的精神传统;二是以本科为本、培育外语精英人才的教学特色;三是博采中西、会通中外的国际化办学模式。我们以此三大特色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积极主动承担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随着世界各国“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和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国家果断做出了加快汉语国际推广、开设海外孔子学院的战略决策。北外积极响应号召,自觉服务国家的这一文化战略,先后创建了11所孔子学院,成为国内承办孔子学院数量最多、运作良好的高校之一。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将进一积极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在文化传播和图书出版等方面积极倡导、践行“东学西渐”,努力完成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帮助世界更好、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同 时,我们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主动创建了以教育扶贫为宗旨的“歆语工程”,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工作,因势利导,激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 实践,将服务社会的要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外语专业学习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品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歆 语工程”已成为北外服务社会和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品牌,受到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进一 步拓宽“歆语工程”的覆盖面,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施教育扶贫,致力于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高素质外语人才。当前正逢金融危机,学生 就业遭遇寒冬,北外人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外语优势,弘扬精品观念,“危”中求“机”,“危”中创“机”,把服务国家大局、服务社会发展与就业、创业结合起 来,与自身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搭建这样的实践平台把社会服务这篇大文章做好,把社会服务更好地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规划布局。

《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1期。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